上一期Totoro给小朋友们设计了恐龙主题的Lapbook,我们一起探索了恐龙世界。这一期围绕恐龙主题再次进行拓展、延伸和巩固,给小朋友们设计了一套恐龙主题的思维导图, 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免费分享给大家。
通过制作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带孩子们拓展和巩固恐龙知识,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图形, 让知识和逻辑内化到他们的思维方式中。
关于思维导图
说起思维导图,我们通常会联想到经常使用的“Mind Map”,而今天还要跟大家分享另一种思维导图—— “Thinking Map” ,它跟Mind Map是两种不同的工具,由于国内将它们都称为“思维导图”,所以经常容易混淆。
Mind Map和Thinking Map的区别
Mind Map是形式单一的思维图,通常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发散,更适合用于记录和记忆。
Thinking Map有8种图形,是一种用来进行构建和巩固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工具。
借助这8种思维图形,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巩固知识点,提高逻辑思考能力。
这次的恐龙主题思维导图共涉及了5种Thinking Map以及一个Mind Map。和恐龙Lapbook一样,设计了 英文/中文两个版本 。内容是对上期《恐龙主题Lapbook》的归纳、拓展与延伸,想要获取 《恐龙Lapbook》资源 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点击“ 往期主题” 中的 关键字“恐龙” 跳转到相应的文章。
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恐龙主题的思维导图。
以下内容介绍以英文版为例
一、Thinking Map
1、Bridge Map 桥型图
桥型图主要用来进行类比、类推。
在桥型图左边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按照这种相关性,在桥的右边列出更多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形成类比或类推。在“as”的前后,上下的关系是一致的,所以也可以叫做“类比图”。
共有两种恐龙主题桥型图
1、Where Did Dinosaurs Live Bridge Map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桥型图,来列出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的生活区域。在恐龙主题桥型图中,横线的上方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恐龙,下方是它们生活的地区。
在制作这张图形时,可以在讲解之后,让孩子对照《恐龙Lapbook》中 “Dinosaur World Map” 部分,试着独立完成这张桥型图。(用背胶魔术贴将恐龙和地区名称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2、How Big Were Dinosaurs Bridge Map
用相同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类比出恐龙的身体长度,上方是恐龙的名称,下方是恐龙的身体长度。小朋友们也可以根据《恐龙Lapbook》中 “The size of dinosaurs” 模块的恐龙身体长度图表,完成这张桥型图。
2、 Circle Map 圆圈图
圆圈图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内容,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圆圈是主题,外面的大圆圈里放的是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圆圈图的适用场景有两大类,一类是发散联想,比如:有哪些动物是夜间活动的?和木头相关的物品有哪些?还有一类是定义和解读。
恐龙主题的圆圈图属于第一类, 一共有3款 ,包括食草恐龙、食肉恐龙、杂食恐龙的圆圈图。以食草恐龙圆圈图为例,中间小的圆圈内是主题——食草恐龙,外面的大圆圈内是可以引导孩子们联想到的一些代表性的食草恐龙。
3、 Flow Map 流程图
流程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等,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
When Did Dinosaurs Live Flow Map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时代,那时候恐龙数量不多,体型较小。而在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出现了一些大型恐龙。到了约1.45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恐龙占据了统治地位。
通过制作上面这张流程图,孩子们可以直观地得出恐龙生存的时代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每个时代出现了哪些代表性的恐龙。
这张流程图也是对《恐龙Lapbook》中 "When did dinosaurs live" 模块内容的归纳与延伸。
4、 Bubble Map 气泡图
气泡图由中心的大圆和四周的小圆组成,用直线连接。中心是被描述的对象,四周则是该对象的各项特征。
恐龙主题的气泡图有3款 ,包括食草恐龙、食肉恐龙、杂食恐龙的气泡图。
以食肉恐龙为例,中心圆圈内是食肉恐龙的名称,四周的圆圈内是食肉恐龙的一些特征。
气泡图的结构很简单,逻辑只走一层,特别适合孩子们用它来进行多维度思考问题,找出事物的多种特征。通过制作这样的气泡图, 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于一个事物特征描述的能力。
5、 Double Bubble Map 双气泡图
双气泡图是气泡图的升级版,用来比较两个主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两个被比较的主题放在两个中心圆圈内,两侧单独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主题被比较的不同点,中间共同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主题的相同点。
恐龙主题的双气泡图,将食肉恐龙的代表——“霸王龙”和食草恐龙的代表——“三角龙”进行了对比。中间共同连接的三个圆圈内是这两种恐龙的相同点,而两侧单独连接的圆圈内是它们的不同点。
通过制作这样的双气泡图, 可以帮助孩子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Mind Map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思维导图,用到了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Mind Map。
Mind Map和上面的几种Thinking Map有所不同,只有一种形式,通常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发散。
在这里,用Mind Map的形式对几种讨论比较广泛的恐龙灭绝原因进行了一个概括,例如小行星撞击、火山喷发、冰河期理论等等。
关于恐龙灭绝理论,在《恐龙Lapbook》的 "What killed The Dinosaurs" 模块有过详细的介绍,在这里用Mind Map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记忆。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需要完全掌握所有类型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点引入,再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层层递进,帮助孩子走进思维导图的世界。
【获取恐龙思维导图的方式:关注公众号: Totoro的小花园,在公众号内回复关键字: 思维导图 】
往期主题(点击下方关键字查看)
Lapbook系列
恐龙 | 奥运会 | 学年总结 | 奥特曼 | 小蜜蜂 | 珍惜粮食 | 消防安全 | 垃圾分类 | 苹果 | 天气 |
主题拓展系列
手工书签 | Spot it桌游 | 天气 | 新年日历 | 新年手工 | 父亲节 | 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