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就一招01:听说这一招能解决孩子的数学、语文和交友问题

2020-9-2 20:27 原创 · 图片4


以前年轻的时候,我喜欢看武侠小说。

古龙小说的主人公都特别厉害,而且厉害之处在于,他就只有一招,但凭着这一招,谁也打不败他。比如说小李飞刀。

金庸小说里最笨的郭靖,后来成为一代大侠,也在于他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就用一招:降龙十八掌。

当年心灵已经不年幼的我就在默默地想:我也要找到我的那一招。

后来有了孩子,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也在寻找特别简单特别寻常特别能坚持的招式。(知道的知道我是学哲学的,不知道的以为我是学武术的。)

little but often。

但这一招非常不好找。

直到最近,我才突然有所体悟。

孩子学数学,学语文,学会交友,应该是有特别简单的方法,我们陪着孩子学会这一招,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是哪一招呢?

就是说出来。

你先别干瞪眼,这么简单的三个字,咋操作!

我们来看看方法。

首先,从数学说起。

孩子进了小学,要开始学计算了,1+1=2,简单的开始,慢慢数字变得复杂,再后来乘法除法,再后来立体几何,一步一步是变得更加抽象。

抽象,是具象的反义词。

孩子本来是摸着一个木头,他能摸出硬硬的,粗糙的,这是具象。

而有一天,你对孩子说,这个东西是硬硬的,粗糙的,孩子脑海里面闪现出木头的样子,这是抽象。

但这还是很一般的抽象,复杂的抽象特别考验人。

你看着这些图形,试试看,你能不能在脑海里一步一步地想象出它变成长方体的过程。

如果你能,那你的空间思维应该非常不错,反正,我是想象不出来的。对于长方体等抽象的概念,抽象的关系就更有把握,从而逐步具备抽象的能力。

我一直觉得数学的难点在于两个地方:

一是自信。我就相信我能解决掉这个问题。我不怕难,我对我有信心。

一个是抽象能力。我能在脑海里慢慢看到这个过程,探出结果。

说实话,大多数孩子数学不好,在于这两点。

首先是畏难情绪,我觉得我不会,我害怕难题,这像是在爬山之前看了看山,哇塞,这么高,我不爬了不爬了,谢谢您咧。

其次是想不出来。我想不出来这个图形是怎么变成长方体的,我只有动手去折一折才行。可在考试的时候,没有时间给你折一折啊。而且抽象能力是一步一步来的,前面基础没打好,后面就越来越难。

当年我进小学前,我的老母亲老父亲也是提前给我训练,出了很多题,加法,每天都要做,可是一开始哪里会,所以,我对数学是很畏难的,总觉得自己学不好,而且就在那练加法,写啊写,我的抽象能力是半毛钱都没练出来,傻憨憨的。小学老师推荐我参加了几次奥数,都是铩羽而归,从那以后,更是畏难。

到了六这里,我可不想再重复当年的悲剧了。我得找方法啊。

方法就在这里——说出来。

比如六六今天在思维课时算12+12,她最近算的贼快了,在每天都没有练习口算的情况下,我对她的计算能力上的进步非常满意(虽然比不上其他孩子,但反正我也不拿她跟其他孩子比。)在她告诉我答案是24后,我可没满足,我会问:你怎么算的?她就告诉我,10+10=20,2+2=4。她继续算12+12+12,当然,这些都是从思维应用题里抽出来的,不是直接算的那种,她得把一段话,转成一个算式,再算出这个算式,六六有个特点,懒,我让她写在纸上,她不写,就在那里一边掰指头一边心算,好咧,算出来了,34,答案错了,我也不说她错,就问:你怎么算的?她说,10+10+10=30,2+2+2,好的,到了这里,她知道自己原来算错了,也找到了正确答案。

让孩子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她要把这个过程理顺了,基本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现在还是数字运算阶段,到了几何阶段,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你怎么思考的,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你说一说。

结果算出来不算重要,能把过程说得准确,这才能证明孩子真的知道了方法,也能提前预防粗心毛病,同时,自信心也慢慢培养起来了。

这才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说完了数学,咱再来说语文。

有个朋友想要报语文课,我惊叹了一下,这才入一年级,就报课!于是我给了一个建议:多看书多听多描述,建立生活的细节感。

其实意思也很简单,就是有进有出,有生活。

回到我们这一招,就是说出来。

今天娃看了一本书,如果能够将大概情节或者故事里打动他的部分说出来,能说得出来,这本书就是真的看进去了。

家里换了新毛巾,孩子摸一摸,再对比一下旧毛巾,他能说出来:一条粗糙,一条柔软。相信我,粗糙和柔软这两个词,真的就是属于娃的了,谁也拿不走。

去户外爬山,让孩子看看树的颜色,六说:绿葱葱,我跟在旁边再问一句,不是绿油油吗?她摇头。好咧,这两个词是她的了。

慢慢地,孩子脑海里的故事增加了,句子增加了,词汇增加了。

我就不信,一篇300字的文章她写不出来。

还是回到最开始,语文差,往往差在这两个方面:

自信心的问题。我觉得我的语文不好,我就是很糟糕。语文课还没开始呢,孩子就想逃之夭夭了。然而这个自信心的底子,却是理解力。看的越多,听的越多,孩子能理解的就越多。同样看一本专业书,有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有的人看得昏昏入睡,就在于他能不能理解这本书。要孩子有自信,前提是看书,听书,理解能力上去,才是真的提升。

词汇量的问题。词汇量很多父母觉得要在作文里学,我承认,很多大家写的那些词语都很特别很优秀,光华亮丽者有之,朴素平淡者有之,凄婉哀丽者也有之,百花争艳,各有其香。但在孩子小的时候,他的词汇量应该是跟生活挂钩的。看到山,想起连绵不绝,看到湖,知道波光粼粼,看到桃花,能想起粉嘟嘟,看到油菜花,想到黄灿灿,看到头发,能想起爸爸的头发是短短的,硬硬的,妈妈的头发是长长的,卷卷的,软软的。积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在丰富孩子的语言的同时,他的心灵世界也在蓬勃地生长。当然,看书和听书的过程中,孩子也在吸收词汇,这种日积月累,才是真的影响孩子语文的地基。

有输入,有生活细节,加上这一招——说出来,我觉得大部分孩子的语文问题都能解决。

第三个问题是交友问题

孩子能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能不能解决,是很多爹妈不会放在口里但是会放在心里的大事情。

我观察了很多孩子,发现善于和人相处的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他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能找到一个方法去协调大家的需求。

而不擅长与人相处的也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他说不出来自己想要干嘛,也找不出解决方法,要么他就自己一个人呆着(俺就是这一种),要么他就用暴力来解决。

我们要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学会与人相处,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建立这个交友过程。

首先是说出自己的需求。我想要和你做朋友,我想要和你玩这个游戏。这是自我表达的层面。很多大方开朗的孩子都自带这个属性。但内向的孩子养成了交友习惯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当然,这种需求有时候会被满足,有时候却未必能被满足。

所以,第二点就很重要了——孩子能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办法说出来。

两个人想玩不同的游戏,孩子是吵一架,还是想别的方法,而且能和另一个孩子说出来,我们先一起玩这个,再一起玩那个,或者是我们想办法将这两个游戏融合在一起。

这是协商交流的层面,是在自我表达层面之上的。

很多开朗的孩子在第一个层面会表现的很好,我想要什么,我说得出来,但第二个层面就有困难了。开朗的孩子可能会发脾气,内向的孩子则可能就退缩不前。

要孩子学会协商交流沟通,不是今天说“娃啊你要会沟通”就能解决的,而是得陪着孩子练习起来。

今天和朋友闹矛盾了,就可以问:你是怎么想的,她是怎么想的,你是什么感觉,你有什么办法没,你能说一说你的办法吗?

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到办法,我们可以尝试给她一个两个建议,让她自己比较哪个好。但还是要学会慢慢放手,让他自己思考,自己找办法,自己说出来。

慢慢地,孩子就积累了相关解决问题和协商的经验,下一次,他就学会了怎么用语言去解决问题,这个经验是一旦积累,一旦形成,就能产生正面积极循环的意义,而且能持续到成年。

其实我们在育儿的路上,要陪着孩子解决的何止是他的语文、数学和交友问题呢,我们在陪他学习的,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模式,语言表达,形成解释风格和自我认知。

去繁就简,去伪存真,在陪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也在成长,并不断接近生命的本质意义。

首发:系统育儿研究所 公众号

作者介绍:

六妈:哲学硕士,育儿目标——在孩子小学毕业前,陪她建立十三个最基本的思维模型。


阅读原文 回应6 举报
赞9
收藏39
5年前
现在孩子上一年级,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交往问题,谢谢你的分享
5年前
其实,这种说出来,也
就是反映出孩子的数理逻辑,解题过程说出来一样意义~当然,更复杂的题,是需要动笔,才会清晰展现出孩子表达出的数理逻辑和数学关系。
5年前
谢谢分享(*°∀°)=3
5年前
ZDZX 其实,这种说出来,也 就是反映出孩子的数理逻辑,解题过程说出来一样意义~当然...
过程说得出来表示真正理解吧
5年前
十里春风838 现在孩子上一年级,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交往问题,谢谢你的分享
学校是个好平台,不过生活中需要父母多引导引导
4年前
谢谢分享👍👍👍
发布

推荐阅读

夏林Shining
夏林Shining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