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II 我怎么跟孩子“玩”古诗

2013
2019-3-31 23:15 原创 · 图片12

今天来点干货,聊一聊我家的古诗词启蒙和拓展。

六岁才来谈启蒙是不是晚了点?先端正一下学习态度哈哈。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几岁接触都不会太晚,摩西奶奶七十多岁才开始画画呢,老奶奶说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我一直觉得因为害怕错过孩子任何一个可能的天赋而游走各个兴趣班远不如教给孩子热爱生活的态度来的重要。

我是去年12月开始跟小妹“玩”古诗的,起因是我留意到学校开始每周教给小朋友一首古诗,既然在学校里面已经有了铺垫,我就试着能不能让她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更上一层楼”,尤其考虑到她在体制外的环境里,对语文本身的热情和参与度都有点低迷….

当然,“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我并不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目的是让小朋友不谈“古”色变,激发她的兴趣,能够调动起全身的各种感官去体会诗词的美好和诗人背后的一些心境就足矣。

如果你“未雨绸缪”,孩子已经熟读唐诗三百首,我也建议可以在适当的年龄去跟孩子做一些拓展,我一直认为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如果没有带着一颗全然开放的心和一个思考的脑袋去读书,读你千遍也不会跟书中的美好遇见。

好,明确了目标,下面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包括我用到的各种资源。抛砖引玉,也欢迎各位才高八斗的朋友们来拍砖😊

给古诗配画

年初我读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受到启发,把古诗词和孩子们最喜欢的画画联系在一起,正所谓“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对于一些特别有画面感的诗词我在讲解之后鼓励小妹把它画出来。

这是小妹的第一次创作,画的王安石的《元日》,她根据这首七言绝句的每一句意思独立作画,像一幅四格连环画。

接下来,我想要引导她角色代入,从诗人的视角去创作。杜甫的《绝句》就是一个完美的“教案”。我让小妹想象自己就是杜甫,坐在自己家中窗前写这首诗,先看到的是什么?接着又看到了什么?杜甫的视线是如何转换的?从下往上,还是从远到近?
 

于是小朋友就有了一幅更具整体感的画作。

除了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我还让小妹想象自己在拍小电影。讲解贺知章的《咏柳》时我问她如果你现在要把这首诗描写的春景拍下来,你的镜头里会先出现什么? 通过反复琢磨诗句,她发现“碧玉妆成一树高”可以拍一整颗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的镜头拉近一点,拍的是柳条,最后落点是“不知细叶谁裁出” 那就可以考虑给细叶一个特点。这不就是镜头在逐层拉近的效果吗?如果落点在写作,这不就是总-分结构?哈哈哈,我的语文老师应该很欣慰吧。

这个idea也是我从梁晓声的《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得到的灵感,梁晓声在书中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导演和摄影师,用“拍电影”的方式读诗,以分镜头的形式对古诗词进行再创作。

我觉得这样的视角可以帮助孩子去慢慢把握一首诗或是一篇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带着小朋友多看看构架呢?因为我在工作中时常体会到自己缺乏大局观,接到一个项目往往很容易一下子陷入细节而忽视整体,改变这种思维方式需要很多时间的刻意练习。我之前分享过一篇我带小妹读绘本的方法,也是强调了如何去看通篇的结构和布局,戳干货 II 绘本就是把故事读一遍这么简单吗?实例分享如何做绘本精读
 

做手工再现

小妹是个很喜欢“动手”的女汉子,所以古诗启蒙最开始我用手工去吸引她。讲完柳宗元的《江雪》我拿来一个快递箱子说: “来吧,我们把这首诗的场景再现吧。” 她用一堆白纸和一些粘土做的不亦乐乎,三个月后的今天她依然可以把这首《江雪》背的滚瓜烂熟,当记忆有了画面就会特别牢固?

诗词再创作

每周我的拓展是配合学校的教学进行的,虽然并不是我选的诗词,但其实每一首诗都可以挖掘很多可以延伸的内容,到底"T"的一横一竖要往哪个方向深挖就考验家长对孩子是否足够了解,基于兴趣的学习肯定是最高效的。

讲解王安石的《梅花》时,我结合爷爷奶奶的名字隆重介绍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爷爷名字里面有个“梅”字,奶奶刚好有个“兰”)。为什么要用“四君子”来给自己取名字呢?小妹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
 

注意!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跟孩子灌输什么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哈,我是要打开她自己的感官,来描述她眼中的四君子。我先给她看了一些我事先找好的梅兰竹菊的名画,她饶有兴趣地表示要临摹(明显第一幅画的比较细腻,到竹子的时候画不动了哈哈)画好之后我问她对四君子有什么感觉?可以从外观,色彩,气味等等入手,这就是充分调动她的感官。本来只是想听她胡诌几句,没想到小朋友说的生动又有童趣的,于是我帮她整理记录下来,变成了她自己的一副诗画。


还有一类再创作就是仿写古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是这么玩的。让孩子们想一个特别的日子,然后用“绝句”写一个故事,他就想到好朋友的生日趴了哈哈哈。

跨学科整合

夏昆老师在《我的最美语文》里面有一篇是写他如何给自己的孩子们讲解杜甫的《绝句》,我活学活用,因为这首诗是给孩子们讲解古诗巧妙“对仗”的绝佳教材。“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 除此之外,对于扫盲初阶的小妹,我还抓到了“鹂”,“鹭”和“鸣”这三个字,让她观察到它们共有的“鸟” 感受汉字的妙处。


除了语文,古诗里面还可能藏着数学。小妹在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就想到了用标尺来表示“千里”和“万重山”的概念,我们就顺带把物体的长度,距离的测量又聊一聊。
 

古诗词里面还隐藏的一个大学问就是地理知识,第一次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想当然的以为这位兄弟在山东省呢,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说的是函谷关与华山以东, 所以称山东。没文化真可怕つ﹏⊂

可以拿出中国地图时不时跟孩子们找一找古诗里提及的池城,尤其是边塞风光的诗词还能让孩子对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幅员辽阔啧啧称奇了。

以上是才疏学浅的我最近这几个月跟小妹做的古诗启蒙和拓展的一些分享,大部分我们一起“玩”过的古诗她都还可以背出来,当然这算意外之喜。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她对古诗的感受在增加,比如她会冷不丁自己总结说:《元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热闹,很开心的,但是像《江雪》就不一样,“独钓寒江雪”就是很孤独,悲伤的情绪。

BINGO这就对了,这些难懂晦涩的诗词在她的世界里开始有了生命力。

最后来分享一些我的幕后高手们。问的最多的肯定还是度娘(度娘才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啊哈哈)另外还有几本书拿来做参考学习。

1

自从年初看完《中国最美的语文》就被夏昆老师圈粉,基本上他的书全买回来了。包括《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给孩子读唐诗》,《给孩子读宋词》等。

在《中国最美的语文》里面夏老师有几篇内容是写他是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讲古诗的,可以用来打开思路。但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落在古诗词讲解哈。后面的两本家长可以先泛读,而后涉及到具体要讲那首诗再去重点查阅。所以电子书就很ok,搜索关键词也方便。

如果孩子已经是小学生,市面上有很多是配合小学生课本的古诗词教学来编写的,收录的会更全。等我成为小一家长了再来分享(●'◡'●)

2

凯叔的 “诗词来了”也是很多家长疯抢的云盘资源。小妹没有听过,我自己听了两集确实讲的很生动,Uncle K把古诗词改编成了穿越大戏,故事性很强用来激发兴趣不错,作为一种“输入”的方式还不错,要“输出” 就可以试试我写的这些拓展互动哈。
 

干货 II 绘本就是把故事读一遍这么简单吗?实例分享如何做绘本精读

更多内容请移步我的公众号“小妹那些事儿”


阅读原文 回应9 举报
赞45
收藏317
6年前
👍👍👍👍👍
6年前
确实很棒!在玩中学,学习了!
6年前
值得所有中国人看的分享,为什么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学得那么费劲
6年前
家长的引导确实很重要。
6年前
理解的真透彻
6年前
写的真好 现在小孩普遍语文没有英语好 还是家长不够重视
6年前
看你写的这个分享,太棒了,相比之下感觉我自己都还是一个未启蒙的家长,惭愧
5年前
谢谢分享学习了哈
发布

推荐阅读

小妹妈
小妹妈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