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米妮英语启蒙”
关于GE值的困惑:
star测试和GE值一直是我的盲点,对这个数值的困惑可以说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之前我也和不少人讨论过,但是总感觉没有解开我困惑的那个结点。
为什么一些人看牛津树的时候GE值就可以到达5.0+,又什么一些孩子看章节书了却还在2.0+3.0+? 为什么有些孩子看raz G1可以测出6.0+,有些中章却只有3.0+? GE值和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GE值很高的孩子在应试中的阅读成绩又不是正比呢?
米妮的阅读、GE增长史与GE值的真正意义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们在词汇量的累积方面做了很大的功课,米妮的词汇量比较宽广,可读的材料比较丰富,甚至连英文圣经课都上了一年多。但是GE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个神奇的东西,这个数值,我们从初章到中高章的时候它没涨(几乎不动);从raz G1到读完G2的时候也变化不大;从saz k-6的主课本读完的时候,它还是没涨。可以说一直在3.0+徘徊,其实这个数值,个人觉得涨0.几真的可以说是纹丝不动了,马虎一道,运气好猜对一道,熟悉的多一道,基本都能影响数值的变化。
那段时间可以说还是比较迷茫的,针对GE值,大家众说风云,有人说它就是英语能力的代表,有人说是孩子没有读懂。甚至入章后你可以看到很多别样的风景,比如一些大孩子,在读低级别书的时候GE值就很高,然后一路初章到高章,用时很短,你说他没吸收吧,人家测试口语比赛一样能上。这不禁让我开始怀疑,启蒙早的优势到底在哪?孩子是否真的读懂了。
随着反复的验证,问答复述讨论,以及对于GE值越来越多的说法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开始猜测,也许,这是个阅读技能技巧测试。 接下来一个月的实践,也验证了我这一观点,GE值,所代表的的是阅读技能熟练度。
我们前几次进行star测试的时候,一般都认为在孩子的词汇范围内测试,有生词,整个问题读下来确实受这几个生词影响的,那孩子做错了无可厚非。可是别人那些词汇量更小的为什么测出来高呢?我原先的想法只是猜对的多而已。因此,我不自主地将它与综合英语能力挂钩。但是最后发现,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我们如何去测试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的阅读不应该是在没有生词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它需要测试的是,即便有生词的干扰,孩子仍旧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对比推测,结构分析等推断出准确答案。这样,我们通过在题目中埋入小的雷区,就可以多方面考核孩子不同的阅读技能。
从初章到高章,其实读懂故事真的不难,因为构成文章的80%-90%依旧是生活类词汇。所以其实从初章读到高章的词汇需求其实不大,可以说,你的阅读能力到了,阅读习惯好,从神奇树屋到哈利波特的距离几乎为0。
老外K12那么多年的教育,它像达成什么? 它像告诉你,词汇千千万,学不完的,但是我想让你拥有独立阅读独立学习的技能。 通过归纳总结、分析推断、对比反问、分清主次、用事实去支持观点,用观点去说明事实、词汇句式结构分析判断的习惯、查一查的习惯等等去实现独立系统获取并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去读透读懂。 哪天能真正自主阅读,哪天实现阅读自由,我拿技能的熟练度来测试你。
认清它的作用
那么是否追赶这个数值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
第一 ,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最终还是为阅读而服务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技能多强,习惯多好,它依旧知识工具,最终你要回归到享受阅读上;
第二 ,背景文化思维的累积无法靠阅读技能和习惯的修炼而达成;
第三 ,就算阅读技能再强,理解的基础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靠词汇基础理解的孩子和靠推理分析理解的孩子累积下来内化下来的时间成本是一样的。
同时,我们不能看一时的数据。有人说,这个数据我们刷题多的时候就涨,刷题少的时候就跌。或者说刷题多的时候涨得快,刷的少的时候涨得慢。但是既然是能力和习惯, 真正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跌的。
任何一门学科,刷题的过程中都无法避开套路化,套路熟悉的时候多对两道,套路不熟悉的时候少对两道。但是 若要看能力和习惯的真实情况,必须看一段较长时间里的平均数值。无论多牛,涨的多快的孩子,稳定在一定的数值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一个孩子,他可能可以每一次阅读都在强化阅读技能和习惯,但是依旧不代表孩子具备了较强的英语能力,好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深厚的语言背景知识。这些东西,依旧需要大量阅读去累积,和细腻地去感受,去享受阅读。
这一个月里我们做了什么?
我一直以为语言学习就在于词汇的累积叠加,地道用法学的越来越多,知识背景和文化了解的越来越深。但是通过这次的思考和观察,我也意识到了阅读能力和习惯所带来的优势,我们之前所忽略培养的东西。
起初我们也选择了脍炙人口的RAZ去提升,但是后来发现,这套材料对于我们能力一般的家长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什么raz不适合
首先 ,就课后题来看,不会每篇文章都比较全面的训练到所有的阅读技能,并且观察力一般的家长根本就不会关注到这些,大部分是题做错了再看一遍,做对了就过的状态。
其次 科普阅读里面的读图读表能力,地理知识等家长用英文教不了,但是这些技能是随着孩子阅读提升所必备的东西。
再者 ,RAZ的话题虽然丰富但是比较散,不是全面系统教科书式传授,而是阅读中广泛涉及,家长亲力亲为给孩子补充全面的背景知识的话尤为辛苦。 选好补充的材料也很关键。
因此几番斟酌下,我放掉了这套材料,选择了wonders+a closer look +timelinks。这三套是加州经典材料,分别是加州语文,加州科学,加州社科。
选择它的第一个原因是,这套书对于阅读能力训练的非常到位,也许低年级看不出什么,因为孩子还在学习拼读。我以前一拿到这套书,看着就很头疼,课本内内容太少了。直到后来看到一家做的比较好的录播课,看下来才知道原来这套材料所训练的就是这些。它从几句话开始就带着孩子区分main idea和details,谁是fact 谁是opinion,如何排序,推断,句型分析。随着年级的攀升,材料越来越复杂,整个课程设置,不同的文章,循序渐进全面训练各项阅读技能,培养阅读习惯。
第二,它的阅读能力训练与应用不止体现在语文里,同时体现在科学和社科等学科。之前一直有人说,这套书是发散讨论式的,培养批判性思维非常到位。那么批判性思维是怎么来的呢?首先孩子随着问题的引导关注到自己没有关注到的点,或者这一回答训练到某个阅读技能。在孩子读懂全文读透细节的情况下,课后会给出针对这个问题几个其他小朋友的想法,让孩子也联想一下加入讨论。一般整个流程走下来,孩子都会滔滔不绝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这是G5 timelinks所要孩子达成的阅读技能和其他技能:
加州的三套书,一本奠定了阅读能力基础,另外两本在强化训练的同时,给了系统的科普知识架构和历史背景。
我曾经认为精读是必须在一套书里面完成的,孩子读透一本书,理解词汇句子是基础,接着要读懂隐喻读懂内涵读懂作者读懂背景读懂文化。可后来发现,精读可以分散在各个学科里。
精读能干什么
读透一本书,读懂词汇句式细节背景隐喻。 ——难,这太宏 大 。
就近来讲:
1、实现阅读control,夯实词汇和句式,读懂细节。
2、学会阅读技巧,实现独立阅读。
3、实现read to learn高效全面获取文章信息。
到了高级别,不同材料词汇量交集不同,生词是学不完的,主要在于阅读能力的熟练度,独立学习能力。 star测试,检测这种能力的熟练度。
背景思想由科学历史社科文化学习达成。
若要实现阅读自由,若要在口水书之后欣赏名著,教材真的是骨架,而广泛阅读则是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