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微博文章,转发留存。
第一篇,转自微博:罗玲的空间
有的家长说,我全部精力都用来陪读辅导,还找了家教,钱和时间都花了,为什么成绩不升反降。这里,有没有可能家长的全部时间精力都用来管孩子学习,就是问题所在?
把这看做是个小系统,其中某个参数过于极端,就容易导致问题。
家长这么大劲头,对孩子来说,首先带来压力过大。这种压力损害他的自信和自尊,久了也会妨碍智力发展。
另外,学习是发生在一个人头脑里的事,家长干预过多,表面看事情都做了,错题也改了,但可能孩子的主动思考变少了,本该独立的项目变成俩人合作项目。家长真的在学了,孩子成了滥竽充数的那个。
问题的根本是,家长为何最初如此焦虑:是自己的学渣心态、对未来的恐惧、标准过高。
很多家长自己学生时期就留下阴影,比如数学很差,或者英语不好,或者很努力也不提高。这种对某一学科或总体学业的恐惧,就传递给了孩子。这种传递随时发生,每天在和孩子对话,看作业和卷纸时都发生,几年下来,就培养个惧怕学习的学弱生。
还有的家长因为过度焦虑,给孩子的安排没有连贯性,不断变换辅导班、家教、甚至转学,给他人为制造了各种断层。
所以,家长先调整自己。
然后对孩子有点基本的信心。相信他也许某部分知识欠缺,但总体是有能力学会的,不傻不笨。相信他能有不错的未来。
我身边看到的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很少有智商真的很低的。他们很多都非常聪明,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没用在学习上。他们知道自己不笨,但无力证明,所以也开始怀疑。
找找薄弱点,逐渐补上来,家长要帮他们重塑信心。
前提是自己先改变,别慌得不行,总在崩溃抓狂。以学弱心态无法培养出学霸。
第二篇,转自微博:京城英语课Jenny
【小学的底线不是成绩,是不厌学】
刚才罗玲老师分析的很对,我教过很多中学生。有的孩子一到初二初三,成绩一落千丈,就是因为压根不想学。
我说一个真实案例,我的学生,现在念高一。从幼儿园到小学,一路顺风顺水,小学是海淀名校(航天员、中科院院士讲课的学校)。
他小学3年级以前,按妈妈的话来说很乖。3年级后,开始加码辅导班,然后一直到中学,从来没有断过。但即便上了近10年的英语班,我教他托福时,他只能考30-40分。
基础非常差,词汇量还不如初中生,语法也是一团浆糊。妈妈心里着急地不得了,从小到大,补课费也花了20-30万了,但没有产生一点效果。甚至还叛逆,经常在家打游戏就是一整天不挪窝。
其实这个孩子心里很明白,自己就是不想学。留的作业基本不做,或者糊弄完成,正确率50%不到。上课让做笔记,结果自己都看不懂记的是什么。
但是他一点都不笨。
他在B站上有数十万粉丝,还加入了一个MCN机构,帮别人剪辑视频,做特效,一个视频收入5000元;
自学了日语和编程。目前是能自由听说日语无障碍。你说,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笨?
我问:你怎么自学的日语和剪辑?
他说: 每天听8个小时自己就会了啊。剪辑也是,自己琢磨琢磨,看看教程就会了。
我问:那你把这功夫用在学英语上,你不早就成大师了!
他说:我知道啊,我就是不想学。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新概念,就没断过英语课,天天磨,我就跟我妈天天耗着。放假也得上课外班,对我没有任何区别。
See? 孩子心里清楚着呢!只要他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肯定有能力做好。关键就在于他不想,他厌学,他讨厌家长从小给他束缚的一切。
这样的孩子到了中学我见得太多了。他们上辅导班没多大用,全靠擂课时来磨,因为孩子的内心已经封闭了学英语的窗口,他不觉得学英语是一件趣事,已经从小被新概念磨得兴趣全无。学校成绩对他来说不重要,及格就行。
所以我经常劝父母,小学教育不要太焦虑,因为您无法预知孩子到初中会变成什么样。孩子幼年能受到管制因为他们小,没有反抗能力和决定权,等到了中学彻底不想学了,父母就只能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