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上海闵行一幢在建的大楼倒塌时,我曾有“都9002年了,竟然会发生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感叹;
两年后的胶州路大火让我扼腕的同时也让我明白:
单纯的物质文明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危机四伏。
真正能在关键时刻起作用的是
无时不刻存于心间的“安全风险意识”。
后来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提供安全工作服和相关设施的行业,并在当时的公司里接受了很多看似繁琐无用的企业安全培训,我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
可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紧急不重要的事务缠身或者被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所困,往往会失去应有的判断。就拿过去魔幻的40多天来说,我的安全风险意识也是一点点被唤醒的:
12月20日,上海甲乙流感大爆发,同学群妈妈们零星讨论流感对于孩子的影响。
12月31日, 第一次从自媒体上了解武汉27例原因不明的肺炎。
1月2日,发烧一周的茅根被确诊为乙流。
1月3日,摇号前途不明朗对升学未来的影响,妈妈们聚堆讨论接下来的期末考。
1月8日,甲乙流在上海的小学生们已知造成了两例悲剧。幸运的是茅根乙流痊愈。 三次进出医院全家人均佩戴口罩。
1月14日,武汉肺炎病毒基因谱被公开,证实与SARS相似。
1月15日,教育部公布强基计划,妈妈们热议要不要培养“马骨”。
1月16日,日本也有武汉肺炎了。
1月17日, 第一次看到武汉医生戴头罩的坐诊照片,感到很震惊:“难道疫情如此严重?”
1月17日,周五,期末结束,神兽出笼。我们立即组织了班级的小队活动。很多孩子随父母外出旅行。
同一天,世卫组织传染病建模合作中心发表报告,推算出戒指1月12日武汉市感染者的数量在427人-4471人之间,精确数字是1723人。网上声音大呼:逻辑不正确。 我对这个数据有点发懵,考完期末考的家长们开始热议此事。
1月18日,武汉百步亭万家宴,十万人参与。
1月19日,带茅根去湖州水乐园度假, 沿途戴口罩出入服务站。当晚外出驶回酒店时与近千人的尾牙餐散场人流错行。
一女子在周一闭馆的故宫开车引发民众热议和深扒,人们闲散边吃瓜边等待过年。
钟南山视察武汉。
当天下午,武汉肺炎的消息越传越多, 我们取消了年后的旅行计划。
1月20日,高铁测体温视频流出。 口罩补货。绘制病毒防护的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了解此次的传染病知识。
1月21日,返沪, 囤菜,下两笔新订单囤书。到家自我隔离并取消所有的新年聚餐。提醒家中老人外出注意事项,劝阻打算春节走动的亲戚。
1月22日, 提醒购买额温枪,并检查家中的紫外线灯。反复向家中老人重申外出注意事项。
1月23日,武汉切断交通脉络。
1月24日,上海启动特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绘制并发布了第一本《给孩子的病毒书》,帮助孩子更好了解疫情。
1月28日,购买一次性手套。
1月31日,世卫组织重新评估中国疫情为PHEIC。
绘制并发布了第二本《给孩子的病毒书-病毒星球》,再次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病毒知识。
2月1日,购买制氧机以防不测。更换家中打印机,为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准备。
2月3日,自我隔离第12天,茅根期间仅外出过一次,其余时间都在家跑步、打电玩和读书。
从上面的回顾可以看出, 在信息不透明和封锁的情况下,我们的危机应对的举措非常有限。但一旦触发了风险警报,我们的反应就越来越积极和较真。
因此,提高我们和孩子的安全风险意识的第一条:
01
积极搜集辨别有用信息,不被无知所耽误
钟南山院士去过武汉之后,网上的信息一下子爆炸了,但是信息良莠不齐,特别是有关疫情防护的措施均需要证伪。这个时候无需再花太大的精力去证明疫情不值得让自己戴上口罩。
无知而无畏,丰富的背景知识在关键时期可以救人一命。
这个时期,我白天放下手机,做了很多的功课,并常常向孩子解释病毒和防治,孩子了解得越多就越明白自己在家不出门的意义所在。
因为我们聊得多,茅根会问我:“以前人也打猎的,为什么他们不会生病?”
也因为我做了功课,所以可以给他从病毒基因重配、道路交通、雨林消失三个方面来解释,为何以前“没有”,而现在“有”
上述页面选自茅根妈妈绘制的30页《病毒星球》,
如果你也喜欢,可以加文末小个子老师微信索取
02
把安全知识作为首要的常识知识
我们鸡娃时,虽然也会把安全问题诸如如何拨打报警电话等列入学习范围,但是不一定真正认为这是首要要学习的常识知识。
茅根一进幼儿园时,我就报名了班级的家长老师,我的第一课就是儿童安全知识。
我特地设计了教案和游戏。
紧接着是第26个全国消防日,我又绘制了逃生地图,带着年幼的茅根看着地图把家里和逃生楼梯走了一遍。
茅根三年来最爱翻阅的可能就是郑渊洁的这套《皮皮鲁送你100条命》,我们生处城市很少会遇到有毒的动植物,但是身边来自传染病潜在威胁并不少。孩子应该从小就具备这些常识。
了解安全常识和辨别准确的信息只是第一第二步,知行要合一,因此接下来我们要不断强化孩子的谨慎态度。
03
保持谨慎积极的态度
茅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教他“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因此,茅根自带谨慎,加上他也不是反应很快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似乎比别人慢一拍:他总是先仔细观察再决定是否出手尝试,而他自然不是一个莽撞的孩子。这点和《千与千寻》中的小女主很像。有时候我会故意做一些冒失的举动,而往往他会阻止我:“妈妈,前面好危险,我们不要往前走了”。也正是这样的谨慎,无需我们的任何劝阻,这么多天来他都乖乖在家不肯出门。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是另外一种谨慎,情愿多做一些筛查被也不愿错过任一个风险。1月21日公布了自去年12月31日起,香港累计呈报的106例“疑似个案”均与“武汉肺炎”无关。
即使我和茅根爸爸在生命安全方面较为谨慎,但是由于当时我自身卫生知识的匮乏,对于病毒的传播性不够重视,并未能及时品出其中的含义: “在人类毫无防备的未知疾病面前,只有采取比谨慎更为谨慎的应对措施。”
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上海家庭加入到谨慎积极的阵营中,互相鼓励,待在家中坚持宅在家中,为一线医护和社工省下口罩,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和负责任。
04
凡事多想一步总没错
茅根两岁的时候对地上的窨井盖很有好感,喜欢每一个都踩踩。我觉得好玩就发了朋友圈,有一位妈妈看了后直言提醒我:“窨井盖吞人事件时常发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小区的窨井盖至今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是我仍非常感激对方的好意提醒。如果我继续鼓励孩子这种行为,他可能会在小区外遇到真正的危险。
回想在当时的公司里接受的企业安全培训,看似非常小题大做,但其实公司一直在强化员工“多想一步”的安全意识:
比如大张旗鼓地做Fire Drill,非要所有的人一次次从14楼一层层下到楼外集合,在下楼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遇到了楼道吸烟人,还被锁住打不开的门集体围困。后来我自己去酒店或者去工厂都会多问一句安全楼梯在哪里,能不能走到底楼顺利打开门。
再比如海外某个办公室有人被办公桌的抽屉绊倒了,全球所有员工都立即被通知了这一快讯,并被要求各自检查自己的办公桌椅是否会有相同的隐患;
平时坐在办公室里,也要定期排除安全隐患:接线板不可以再接接线板使用;转角安放镜子防止员工对撞。
进港口仓库一定要穿上高可见防护服同时不许穿露脚趾的凉鞋,因为前者可以让仓库里叉车司机轻易看见自己,而后者无法在货物意外跌落时保护脚背,以致于夏天出差去仓库时,都要额外带一双符合要求的能保护脚背的跑步鞋。
当我们把这些规定传达到各个供应商,我们都成了安全专家:看看裁房的工人有没有使用钢丝手套,看看车间里所有的刀具和针具有没有严格的管控,再找人爬到天花板的高度拔一下应急灯的插头看看断电的情况下应急灯是否能发挥作用。
后来我还真的设想了家中的逃生线路,准备了呼吸面具,逃生绳等。
在这次的事件,我们陆陆续续补充了一些防疫的必备品,有的走在购买风向之前,比如口罩、一次性手套、额温枪等。我甚至为有肺病风险的家中老人购买里家庭制氧机,考虑延期开学的可能性而特地更换了家中的打印机以适应未来在家上学的作业量。
我们布置这些事情(包括逃生设施和方案)的时候,都会跟茅根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也在一直在强化他“多想一步”的安全意识。
结语
此次战疫,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失和空前的精神压力,但是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良机:不仅收获了大把大把父母均在家陪伴的家庭美好时光,学习到了防疫卫生知识,更从事件本身中养成了安全风险意识。这种
“生命重于一切。
不惜所有也要保证生命安全。”
的认知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甚至影响一代中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