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故事发生在「海淀六小强之一」——北京十一学校。一本升学率高达90%,考上清北的人数,经常比衡水中学还多。 2012年,十一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取消了班主任,实行导师制、选课制和走读制。一群媒体人嗅着「寻变」气息进了学校,意识到一篇报道、几张图片很难承载这个变化。 于是,纪录片《真实生长》诞生了。
主角是学校里的3个孩子: 非典型学霸周子其,文艺女青年陈楚乔,都来自土生土长的北京中产家庭,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文静的“乖乖女”李文婷来自山西县城,父亲是铁路维修工,母亲是家庭妇女,属于普通家庭。
他们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对于学校这种教育改革模式的适应力和接受度也不同。 《真实生长》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修修剪剪后最终只留下2个小时,评分高达9.2,给了我们一个去了解教育更多面相的机会。
在导演张琳看来,任何一个学校都不能决定学生的上限,好的教育是给大家下限,起码不会特别差,不会是一个哀莫大于心死的人。 「他们后来都是普通人,但是『珍贵的普通人』。 是生长出了自我、有独立意识、拥有内驱力,在挫败中不断修正自身位置的普通人。」 无比赞同。
在纪录片的试映会中,三个主人公被问及如今是否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时, 陈楚乔说:“我觉得我比年少的时候空想的那个自己,更快乐、更平和。”
周子其说:“我不能说成为了当时想要成为的人,但还在往那个方向走 。”
李文婷说:“我觉得我成为了,就是自己所希望的那种,平凡、幸福的普通人的生活。”
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并一步步地向梦想靠近,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