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说非虚构阅读
原创
2018-8-31 23:12
从未刻意培养过娃进行非虚构阅读,但娃很早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书迷。问过5岁的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觉得就像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很有趣。再大一点,他已经可以把书里的内容和实际结合起来,例如交通工具和生活中的安全是他的心头好。再往后,远在天边的太空、星球、甚至暗物质,他都如数家珍。
喜欢非虚构,可能需要一点点的天分。但是更多的是通过事物的普遍联系建立起来的兴趣。所以非虚构阅读绝不仅仅是阅读,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套著名的非虚构读本,名字就叫做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听起来就像是在孩子对生活中的现象发出疑问的时候,父母会说出的那句话。非虚构阅读对于成人而言,也用于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所以所谓增加非虚构阅读,无非是在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和他一起到书中寻找解答。这时,家长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书上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用更易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让他真正理解是怎么一回事,从中获得成就感。
由于非虚构,所以已经掌握的知识,就是孩子迈向下一步知识的台阶。他们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各式各样的知识表征,随着越来越多的输入而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能够及时修正孩子头脑中有误的表征,则可事半功倍。另外,由于非虚构的理解需要前置知识,相关的虚构读物如知识类故事绘本也有助于减少非虚构阅读的障碍。《神奇校车》系列当属个中翘楚。
培养孩子的英文非虚构阅读,除了大名鼎鼎的Raz, 红火箭系列特别值得一提(高级别目前未引进)。每个级别的书都是一半虚构一半非虚构,练习册简单又能帮助孩子记忆。
有趣的是,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难,什么是容易。我们认为很复杂的概念,在他们那里不过是又一个新词而已。这一方面是好事,因为孩子能记住大量细节;另一方面,也许知道并不等于懂得。所以此时我们又要采取各种手段,例如观看纪录片,造访科技馆博物馆,自己动手做实验,甚至制作一本书把内容讲给其他人听——来巩固和检验非虚构阅读的成果。 非虚构阅读的范围,当然不仅仅是科学。但我并不急于让孩子接触所有的题材。在他对一样事物兴趣浓厚的时候,他更能克服阅读上的小小障碍,深入理解,拓宽能力的边界。而懂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无知,从而越想要知道更多…… 这时我们需要百科全书,丰富孩子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强知识间的联系。
到了最终,所有的学科都殊途同归,它们在试图从不同角度描述,我们所处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1年前
我觉得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喜欢非虚构的。我们家的一贯只爱这种,大班就可以看很厚的关于车、船、火箭、能源之类的儿童书。但故事如果超过十页绝对看不下去,对情节的理解还是小班水平。
|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作者保留权利
作者最新日志
作者热门日志
|